专业姓名详细分析|姓名详解--姓名大全库解释姓名“谈围识”文化内涵,并提供详细名字测算.
姓名大全,姓名解释;同姓同名,同名同姓,姓名的含义与奥秘,从这里解开。 姓名大全 每日起名历史数据...

名字释义 — 谈围识

以下是名字库(www.qiming360.com)为您查的字典解释:

谈 - tán

详细解说:


(tán)
【动】
(形声。从言,炎声。本义:说,谈论)
同本义〖talk〗
谈,语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谭。
不敢戏谈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三日不谈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宏为人谈笑多闻。——《汉书·公孙宏传》
坐谈问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不假仆一二谈也。——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谈笑而死。——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女子毋多谈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谈笑自若;谈聚(相聚在一起尽情交谈);谈会(聚在一起谈论);洽谈(接洽商谈);座谈(不拘形式地讨论);谈天(谈论天文)
相处融洽〖getalong〗。如:他俩谈得来
称赞〖praise〗
那个将军不喝采,那个把我不谈羡?——元·佚名《飞刀对箭》
又如:谈荐(称赞和推荐)



tán
【名】
所说的话,言论〖whatissaidortalkedabout〗。如:奇谈(令人奇怪的言论);言谈(谈话的内容和态度);谈交(言谈之交);谈功(言谈的功夫)

谈柄
tánbǐng
〖joke〗∶话柄;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言行
〖horsetailwhisk〗∶古人谈论时所执的拂尘
谈不上
tánbushàng
〖questionsimplydoesnotarise;beoutofthequestion;farfrombeing;nottomention〗不值一谈;不在考虑之列;根本不可能
谈锋
tánfēng
〖volubility;eloquence〗言谈的劲头
宾主谈锋敌两都。——苏轼《刁景纯席上和谢生》
谈何容易
tánhéróngyì
〖beeasiersaidthandone;bynomeanseasy〗旧时大臣向君主陈述政见,言辞浅了说不透,言辞深了又不中听,实非易事。今借称凡事办起来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
谈虎色变
tánhǔ-sèbiàn
〖turnpaleatthemerementionofatigerorsth.terrible〗一谈到老虎,脸色就变了。比喻对某事极为惧怕,一提起来就惊惧不已而徒然变色
谈话
tánhuà
〖talk;conversation;chat〗∶彼此的对谈
我同她的家长作过数次谈话
〖statement〗∶事实、意见、问题等的陈述
发表书面谈话
谈论
tánlùn
〖discuss;talkabout〗以谈话的方法表示对人对事的看法
谈论我们毕业后将干什么
谈论风生
tánlùn-fēngshēng
〖talkcheerfullyandhumorously;talkwithgreatanimation〗指人健谈而动听或谈吐不凡,意趣盎然
谈判
tánpàn
〖negotiat;talk〗有关方面在一起相互通报或协商以便对某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办法,或通过讨论对某事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或妥协的行为或过程
部长们的谈判
谈情说爱
tánqíng-shuō’ài
〖talklove;beconcernedwithloveandromance〗用讲情话等方式表示爱情
谈说
tánshuō
〖talkabout〗议论;叙说
他们正谈说着,门开了
谈天
tántiān
〖chat〗闲聊天,闲谈。也叫“谈闲天”
谈天说地
tántiān-shuōdì
〖talkofanythingunderthesun〗指漫无边际地随便谈论
见了这些酒肴,也不听他们谈天说地,好似渴龙见水,如狼似虎地吃个精光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
谈吐
tántǔ
〖styleofconversation〗指言语应对
谈笑
tánxiào
〖talkandlaugh〗说笑;又说又笑
谈笑有鸿儒。——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谈笑间。——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谈笑风生
tánxiào-fēngshēng
〖talkcheerfullyandhumorously;laughandjoketogether〗谈话的兴趣浓厚,谈话的内容生动幽默,有说有笑,使听的人感到轻松而投入
谈笑自若
tánxiào-zìruò
〖goontalkingandlaughingasifnothinghadhappened;beone'sjokingself〗在特殊场合或异常情况下,也能与平常一样以极其自然的神态谈论欢笑
谈心
tánxīn
〖heart-to-hearttalk〗谈心里话;倾心交谈
促膝谈心
在同学间开展谈心活动
谈兴
tánxìng
〖strideoftalk〗谈话的情趣
谈兴正高
谈言微中
tányán-wēizhòng
〖speaktactfully,buthitthenailonthehead;talknotmuch,butalwaystothepoint〗善于发言的人能运用巧妙的比喻和隐晦的讽刺,击中问题的要害,透彻入微
谈言微中,亦可以解纷。——《史记》
谈助
tánzhù
〖topicofconversation〗聊天或谈话的内容或材料
谈资
tánzī
〖topicofconversation〗谈助

记载来源: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

康熙字典记载:
【唐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徒甘切【正韵】徒蓝切,??音郯。【说文】语也。【徐曰】谈者,和懌而悦言之。【广韵】谈话,言论也。【公羊传·閔二年】鲁人至今以为美谈。【礼·儒行】言谈者,仁之文也。【史记·滑稽传】谈言微中。【晋书·阮修传】王衍当时谈宗。 又【玉篇】戏调也。【诗·小雅】不敢戏谈。 又手谈。【续博物志】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隱,或亦谓之为手谈。 又县名。【南齐书·州郡志】谈县属益州始康郡。 又蛮州名。【唐书·地理志】岭南道有谈州。 又姓。【蜀录】汉有征东將军谈巴。 又【正韵】亦作谭。详谭字註。 又【韵会小补】叶徒黄切,音唐。【急就章】曹富贵,李尹桑。萧彭祖,屈宗谈。

围 - wéi

详细解说:


wéi
【动】
(形声。从囗,韦声。“囗”是“围”的古字。本义:环绕)
同本义〖enclose;surround〗
囗,回也,象回币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按,围绕,周围字当用此。”
围,裹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四》
范围天地之化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
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·庐人》
又如:围堑(围绕营垒的壕沟);围圆(圆形围墙);围地(四周山川环绕,形势险峻的地方);围屏(屏风);围落(篱笆,栅栏)
包围〖encompass;surround〗
秦之围邯郸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兵围邯郸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江都围急。——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四面围住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围歼;围守(包围监守);围取(包围夺取)
防守〖defense〗
围,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围不言战。——《公羊传·庄公十年》
又如:围落(藩篱。借指防卫)
通“违”。违背;离开〖violate;leave〗
其功顺天者天助之,其功逆天者天围之。——《管子·形势》
则王以春围其农,夏食其食,秋取其刈,冬陈其宝。——《商君书·徕民》



wéi
【名】
围子,用土、石、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〖defensivewallsurroundingvillage〗
敕军营更筑严围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打猎的围场;围猎〖exclosure〗
百官戎服骑从,鼓行入围。——《隋书》
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〖forbiddenzone〗
今皇上巡幸曰围,取巡狩义。——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
围田。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〖low-lyingpaddyfields〗
区域〖area〗
上帝是祗,帝命式于九围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四周,周边(多指周边的长度)〖peripher〗。如:四围都是花
包围圈〖ringofencirclement〗
外围合。——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即撤围。



wéi
【量】
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。如:一围玉带
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,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,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。如:十围;腰阔数围;大树絮之百围

围坝
wéibà
〖boxdam〗将一块指定区域完全包围起来的围堰
围抱
wéibào
〖surround〗四周簇拥
英雄遗体放置在鲜花围抱之中
围脖,围脖儿
wéibó,wéibór
〖muffler;scarf〗[方言]∶围巾
围捕
wéibǔ
〖surroundandseize〗包围起来捕捉
围捕逃犯
围场
wéichǎng
〖exclosure;huntingground〗专供皇帝贵族围起来打猎的场地
围城
wéichéng
〖encircleacity;laysiegetoacity〗∶包围城市
〖besiegedcity〗∶为敌军所包围的城邑
围城打援
wéichéng-dǎyuán
〖besiegeacitytoannihilatetheenemyreliefforce;besiegetheenemyinordertostrikeathisreinforcements〗一种作战方略。一部兵力包围并佯攻敌城,另设伏兵攻打歼灭闻讯前来解围的城外援敌
围簇
wéicù
〖bearound〗聚集、簇拥在一起
围点打援
wéidiǎn-dǎyuán
〖besiegethestrongholdtoannihilatetheenemyreliefforce;encircleanenemypostandtrouncereinforcementscomingtoitsaid〗一种战术,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,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
围堵
wéidǔ
〖besiegeandintercept〗从四面包围堵截
围攻
wéigōng
〖besiege;laysiegeto;jointlyattacksb.〗包围起来攻击,也用于比喻
围攻广督署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集中力量围攻生产关键
围观
wéiguān
〖surroundtowatch〗很多人围着观看
四面围观
围裹
wéiguǒ
〖wrap〗包裹起来
母亲脱下外套,围裹起这个弃婴
围击
wéijī
〖besiege〗从四面包围进行攻击
围挤
wéijǐ
〖crowdaround〗挤紧
球员们围挤在教练身边
围歼
wéijiān
〖surroundandannihilate;encircleandwipeout〗包围之后消灭
围歼据点守敌
围剿
wéijiǎo
〖encircleandannihilate;encircleandsuppress〗包围起来用武力消灭
围剿残匪
围聚
wéijù
〖gettogetherfromalldirections〗从四周聚拢来
围垦
wéikěn
〖(builddykesto)reclaimlandfrommarshes;enclosetidelandforcultivation〗用堤坝把滩地围起来开垦
围困
wéikùn
〖hemin;pindown;bottleup;invest;besiege〗团团围住,使处于困境
把敌军围困在山头上
围栏
wéilán
〖fencing〗地产或地段的栅栏、篱笆
围猎
wéiliè
〖surround〗设围打猎
围拢
wéilǒng
〖close;crowdaround〗从周围向某处靠拢
围棋
wéiqí
〖go;Chinesedraught〗棋类游艺的一种。古代叫“弈”。传为尧作。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。隋唐时传入日本,近已流传到欧美各国。用黑白棋子,棋盘上有19条交叉线将棋盘分成361个方格,目的是占领较大的地区,并吃掉对方的棋子
围墙
wéiqiáng
〖wall;enclosure〗花园、公园或园林或房屋周围的砖石墙
别墅的围墙长达数英里
围裙
wéiqún
〖apron;pinny;pinafore〗操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织物
围绕
wéirào
〖beset;around;round;centreon;revolveround〗环绕某个中心
一座高山围绕的城镇
围网
wéiwǎng
〖purseseine;pursenet〗用两艘船围绕鱼群进行放网的大型网,在网两端合拢后网底即可封闭起来
围魏救赵
wéiwèi-jiùzhào
〖besiegeWeitorescureZhao—relievethebesiegedbybesiegingthebaseofthebesiegers〗战国时,魏国围攻赵国都城,赵国向齐国求救,齐国乘魏国空虚,发兵攻魏,魏军回救本国,齐军乘其疲惫,在桂陵(今山东菏泽)大败魏军,赵国因而解围。后来用“围魏救赵”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
围岩
wéiyán
〖countryrock;surroundingrock〗∶某地区常见的岩石(指矿体周围的岩石,有时也指岩浆侵入体周围的岩石)
〖wallrock〗∶为断层脉所穿过的岩石;断层脉或矿床侧的岩石
围堰
wéiyàn
〖cofferdam;coffer〗围绕基坑施工区修筑的、用以用施工区的水排除的一种临时性不透水的构筑物(如填有粘土的板桩或金属板)
围腰,围腰儿
wéiyāo,wéiyāor
〖waistwarmer;lady'sgirdle〗∶用来束腰或使腰部保暖的织物。也叫“围腰子”
〖apron〗[方言]∶围裙
围追堵截
wéizhuī-dǔjié
〖contain;obstructandintercept;encircleandpursue〗一种作战方法。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,将敌人堵截成几块,加以消灭
围桌
wéizhuō
〖tablecurtain;dinnertalbe〗婚丧或祭祀时挂在桌前的布或绸缎
围子
wéizi
〖defensivewallordockadesurroundingavillage〗
用土木、荆棘等做成的围在村庄四周的障碍物
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
〖curtain〗∶围起来做遮挡用的布
〖circle〗∶圆圈;圈子
围嘴
wéizuǐ
〖bib〗儿童用的围在胸部的布,常系于脖子周围以保持衣服的干净
围坐
wéizuò
〖sitaround〗围成一圈而坐

记载来源:【丑集上】【囗字部】

康熙字典记载:
〔古文〕囗【唐韵】羽非切【集韵】于非切,??音韦。【说文】守也。又绕也。【易·繫辞】范围天地而不过。【註】周备也。范,如金之有模范。围,匡郭也。 又【诗·商颂】帝命式于九围。【註】分天下为九处,若规围然。 又环也。【周礼·夏官·环人註】环犹围也,主围賔客,任器为之守衞。 又遮取禽兽。【礼·曲礼】国君春田不围泽。【註】春育之时,不合围尽收之也。又【王制】天子不合围。【註】言不四面围之也。 又环绕攻城。【春秋·提要註】环其城邑曰围。又【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】以禬礼哀围败。【註】谓其国见围入,而国被祸败也,丧失財物,则同盟之国会合財货归之,以更其所丧也。 又【韵会】五寸曰围,一抱曰围。【庄子·人閒世】櫟,社树,其大蔽牛,絜之百围,散木也无所用,故寿。 又县名。【后汉·郡国志】围县,属凉州武威郡。 又与韦通。【前汉·成帝纪】大风拔木,十韦以上。 又与衞通。【管子·地员篇】山藜苇芒,羣药安聚,以围羣殃。【註】围同衞。 又【唐韵】【集韵】??于贵切,音谓。绕也。

识 - shí,zhì

详细解说:


shí
【动】
(形声。从言。戠(zhí)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:知道;懂得)
同本义〖know;realize;beaware〗
識,知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君子是识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。笺:“知也。”
壹宥曰不识。——《周礼·司刺》
草荣识节和,木衰知风厉。——陶潜《桃花源诗》
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
不识有诸?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?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使汝不识诗书,或未必艰贞若是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识味(知味);识空便(知趣;识相);识道(知圣道);识义(知义理)
认识〖know;recognize〗
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。——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——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——唐·高适《别董大》
又如:识路(认识道路);相识(彼此认识);识丁(认识字);识认(认识)
赏识〖recognizetheworthof;appreciate〗
林识拔同郡王经于民户之中,卒为民士。——陈寿《三国志》
又如:识鉴(赏识鉴别);识举(赏识并举用);识遇(赏识知遇)
感觉;识别;辨别〖distinguish〗
新妇识马声,蹑履相逢迎。——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何用识夫婿?白马从骊驹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独其为文犹可识曰“花山”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又如:识宝太师(受贿的贪官);识主(识货的买主);识真(识别真相);识理(辨认和理解)



shí
【名】
见识;知识〖knowledge〗
贾生志大而量小,才有余而识不足也。——苏轼《贾谊论》
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——清·刘开《问说》
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。——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常识;才识(才能和见识);胆识;才益多者其识远;识略(见识与谋略);识面(世面);识野(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);识断(具有见识,并能判断);识远(见识远大)
佛教用语。思维、认识、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〖sense〗。如:识神(心识,心灵)
相知的朋友〖bosomfriend〗
异乡无旧识,车马到门稀。——唐·刘禹锡《元日感怀》
思想或意识〖thought〗
阮公虽沦迹,识密鉴亦洞。——颜延年《五君咏》
又如:识想(思想;意念)



shí
【副】
通“适”。刚才〖justnow〗
识见不谷而趋。(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。)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
另见zhì

识别
shíbié
〖distinguish〗辨认;辨别;区分,分辨
识别真假
识才
shícái
〖knowthetalent〗识别,发掘有才能的人
识才善教
识才尊贤
shícái-zūnxián
〖knowandrespectthetalent〗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
识度
shídù
〖knowledgeandmagnanimity〗见识、器度
愚笨无识度
识多才广
shíduō-cáiguǎng
〖knowledgableandversatile〗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
识货
shíhuò
〖knowwhat'swhat;beabletotellgoodfrombad;knowallaboutthegoods〗能识别货物的好坏
他是外行,不识货
识荆
shíjīng
〖havethehonorofmakingyouracquaintance〗敬辞。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,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
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:‘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(长史韩朝宗)’。——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
避地曾来银岭居,识荆已是二年余。——元·鲁直《次程仲京韵》
识荆恨晚
shíjīng-hènwǎn
〖regrettohavemadeyouracquaintancesolate〗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
识力
shílì
〖discernment〗识别事物的能力
识量
shíliàng
〖narrow-minded〗识度
识量狭小
识破
shípò
〖penetrate;seethrough;recognize〗看穿;看破
识破他的伪装,并揭发他的真面目
识趣
shíqù
〖knowhowtobehaveinadelicatesituation〗会看场合,不惹人讨厌
你别不识趣
霍逦在去年就同面前这小伙子交过手,很知道他身上那股子倔劲,便识趣地不再多说。——张抗抗《分界线》
识时达务
shíshí-dáwù
〖understanding〗达:通晓。认清形势的发展,通晓事物的变化
识时通变
shíshí-tōngbiàn
〖comprehendingandadaptable〗能认清时势,通达应变
识时务者为俊杰
shíshíwùzhěwéijùnjié
〖whosoeverunderstandsthetimesisagreatman〗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才是杰出的人物。多用于规劝或告诫
识途老马
shítú-lǎomǎ
〖anoldhorsewhichknowstheway〗比喻熟悉某种事情,经验丰富的人
识文断字
shíwén-duànzì
〖literate;beabletoread〗〖口〗∶能识字读书,指有文化
他现在识文断字,比我办事还精明呢!——《龙须沟》
识相
shíxiàng
〖besensible〗知趣
你还是识相点,赶快走吧
识羞
shíxiū
〖beshame-sensitive〗有羞耻心;自觉羞耻
真不识羞
识字
shízì
〖becomeliterate〗认识文字



zhì
【名】
旗帜。后作“帜”〖flag〗
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,讫无文号旌旗表识,咸怪异之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
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〖raisedwordsonabell〗
广西土中铜鼓…周围款识,其圆纹为古钱,其方文如织簟。——《岭外代答》
通“帜”。标记〖mark;sign〗
以龙熊鸟雀为识。——《宝刀赋序》
又如:标识(标志)



zhì
【动】
加上标记。后作“志”〖putamark〗
识以柳枝,命本部涉济。——《金史》
又如:识别(加上标记使有区别)
通“志”。记住〖remember〗
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
默而识之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文镂无款哀。——《史记·孝武纪》
以计识其人众畜牧。——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。师古曰:“识亦记也。”
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。——《论语·子张》
又如:识念(记忆);博闻强识
另见shí

记载来源: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

康熙字典记载:
〔古文〕??【唐韵】赏职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设职切,??音式。【说文】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【长笺】训常无意义。【玉篇】识,认也。【增韵】能別识也。又见识也。【诗·大雅】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【左传·襄二十九年】吴公子札聘于郑,见子產如旧相识。【老子·道德经】前识者,道之华而愚之始。【庄子·缮性篇】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识。【扬子·法言】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,至识也。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,迷识也。 又草名。【大戴礼·夏小正】三月采识。识,草也。 又州名。【唐书·地理志】识利州属高丽降戸州。 又姓。见【姓纂】。 又【广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??职吏切,音志。与誌同。记也。【易·大畜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【书·益稷】书用识哉。【论语】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。 又【韵会】器之款鏤为识。【史记·孝武纪】鼎文鏤无款识。【註】韦昭曰:款,刻也。师古曰:识,记也。杨愼曰:三代钟鼎文,隱起而凸曰款,以象阳,中陷而凹曰识,以象隂。 又【韵会】通作志。【周礼·春官】保章氏掌天星,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。【郑註】志,古文识字,记也。 又【读书通】通作帜。【后汉·虞詡传】以采綖缝贼裾为帜。【註】帜,记也。 又【集韵】【韵会】??式吏切,音试。义同。又【韵会】表识,谓有所標表,令异日可识知也。【左传·宣十二年杜註】楚以茅为旌识,谓以旌旗为表也。【前汉·刘向传】不可不识也。【师古註】墓须表识。俱音试。 又【集韵】【类篇】??昌志切,音炽。义同。又【释名】识,帜也。有章帜可按视也。【前汉·王莽传】旌旗表识。【师古註】识读与帜同。 又叶式列切,音刷。【崔駰·达旨】传序歷数,三代兴灭。大庭尚矣,赫胥罔识。 又叶施灼切,音烁。【苏軾·毛长官诗】宦游逢此岁年恶,飞蝗来时半天黑。羡君封境稻如云,蝗自识人人不识。 【集韵】或书作??。



以上是姓名库(www.qiming360.com)为您查的字典解释,分析结果由 qiming360.com 提供.
相关查询
现代字典分析谈围识...
查看“谈围识”五格数理分析...
在百度搜索谈围识的结果...





起名网包括五格起名起名历史查询成语起名唐诗起名姓名与运势、名字解释等等,专业的免费在线起名网站!
© 2005 - 2011 起名网 power by qiming360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