娑 - suō◎ 详细解说:娑suō【形】(形声。从女,沙声。本义:起舞的样子)同本义〖dancing〗娑,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枌》漂动、轻扬的样子〖fluttering〗脩初服之娑娑兮,长余之参参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·思玄赋》又如:娑娑(漂扬的样子)娑suō【动】挑逗〖tantalize〗闹清明莺声婉啭,荡花枝蝶翅蹁跹,舞东风剪尾娑人。——元·无名氏《焚儿救母》又如:娑人(挑逗人)娑婆[世界]suōpó〖shìjiè〗〖梵sahā〗佛教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。‘娑婆’意为能忍受。◎ 记载来源:【丑集下】【女字部】◎ 康熙字典记载:【广韵】素何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【正韵】桑何切,??音挱。【说文】舞也。【诗·??风】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 又躞蹀貌。【杜甫诗】方知不才者,生长漫婆娑。 又衣扬貌。【张衡·思??赋】修初服之婆娑。 又安坐也。【黄庭经】金铃朱带坐婆娑。 又琴声委曲也。【嵆康·琴赋】紆余婆娑。 又【广韵】苏可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想可切【正韵】素可切,??音縒。馺娑,汉殿名。【班固·西都赋】经駘盪而出馺娑。【三辅黄图】馺娑,马迅疾貌。借为宫名。 又【正韵】苏箇切,音些。逻娑,土蕃都城名。【唐书·薛仁贵传】为逻娑道行军总管。【杜甫诗】和亲逻娑城。 又【梵书·阿弥陀经】有婆娑国土。释云:梵言婆娑。华言堪忍。 娑或作逤。通作些。
稟 - bǐng◎ 详细解说:◎ 记载来源: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◎ 康熙字典记载:【唐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??力锦切,音懔。【说文】赐穀也。从?从禾。【徐曰】公稟赐之也。【广韵】与也。【增韵】供也,给也,受也。【礼·中庸】旣稟称事。【欧阳氏曰】古者给人以食,取之仓廩,故因称稟给,稟食。【前汉·孝文纪】吏稟当受鬻者。【师古註】稟,给也。 又【唐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??笔锦切,宾上声。受命曰稟。【书·说命】臣下罔攸稟令。【传】稟,受也。毛氏曰:今俗以白事为稟,古无此义。 又水名。【水经注】长社北界有稟水。 又【集韵】逋鴆切,宾去声。受也。 【韵会】俗作禀,非。